【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最好 成本最低 通关最快 ——枣庄海关全力打造“三最”口岸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枣庄海关牢牢把握“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的目标定位,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更加积极主动为辖区进出口企业松绑减负,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服务最好、成本最低、通关最快”的“三最”口岸营商环境。
一、创新开展“码上办”。一是分类梳理,搭建“码上办”服务平台。从清理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入手,组织业务骨干优化工作方案,对执法普法、政策解读、办事指引、服务网站等分类整理,编制目录清单,梳理形成“码”上普法、“码”上办事、“码”上认证、“码”上入网、“码”上时事5大类48项“码上办”政务服务事项,逐项转化生成数字化二维码,集中推送辖区500余家企业。二是细化流程,提升“码上办”服务效能。按照一事一“码”原则细化办理流程,行政相对人线上申请业务时,可以对照流程截图和操作提醒,简单明了完成自主申报。用户扫码进入后,在页面上端加载消息提醒,方便企业切换办公终端,减少等待和无效操作,提升“一次办好”比例。同时,将48项二维码进行二次整合转码,行政相对人只需要一个二维码即可获取全部“码上办”内容,实现了一键存档和便捷传阅,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三是宣传推广,打造“码上办”服务品牌。通过大厅展板、公示栏、自媒体、微信群、邮箱自动回复等手段,宣传推广“码上办”平台,针对地方工商、商务部门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重点单位点对点推送;同时,积极向关区其他兄弟单位征求意见建议,并对后台数据进行动态维护,不断完善“码上办”运行模式。 目前,枣庄海关行政审批申请全部实现“码上办”,全市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注册“码上办”比例达70%,实现政务服务从“大厅办”“窗口办”向“网上办”“指尖办”的转变。
二、优化通关作业流程。一是深化通关一体化作业。稳步推进“两次申报”改革,推进“查检合一”,应用统一的作业平台,实现风险统一研判、指令一次下达、统一派员查验。推广应用“提前申报”,优化完善健全容错机制,对“提前申报”引起的进口日期修改,以及由于装运、配载等原因造成货物变更运输工具的,不予记录差错。1-10月份,枣庄海关两步申报应用率29.77%,进口提前申报率达88.19%,位于青岛关区前列。二是简化检验检疫作业。针对辖区优势农产品马铃薯上市时间集中、查验人员不足的实际,创新“风险评估-过程监管-合格假定”快速放行模式,通关效率同比提高75%。在政策范围内对进口产品全部实施“先放后检”,比实施“先放后检”前平均验放时间压缩率为70%。三是持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在全省首创“陆海联动、海铁直运”快速通关模式,出口货物实现“一次申报、属地查验、属地放行”,每标箱货物可为企业节约费用400元左右,相关经验被我省多个地市兄弟海关学习借鉴。今年以来,枣庄海关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19.88小时、2.77小时,居青岛关区前列,企业获得感明显。
三是用足用好惠企措施。一是广泛开展政策宣介。联合商务部门举办全市外贸政策宣讲会,编制《枣庄海关办事指南》,大力引导内贸企业开展外贸业务,近一年新增注册外贸企业528家,同比增长90.6%。为43家基本盘企业配备30名协调员提供一对一帮扶,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纪律,推动解决一批企业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二是培育壮大外贸主体。精准纾企解困,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近一年为企业减免税款594.6万元;实施容缺办理征收税款保证金13笔,减免滞纳金73.16万元;办理减免税证明17份,减免税款170.5万元。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外贸的影响,建立“一个企业、一名关员、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帮扶机制和“挂账、对账、销账”问题清零机制,关领导带队到企业现场办公,全面摸排受影响企业名单,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16条举措。谋划推进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商产业园、中欧班列、多式联运场站、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等重点项目,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三是优化进出口环节审批监管。实施窗口无否决权,将窗口否决权上收,建立说“YES”不请示、说“NO”要报告机制,对法律法规不明确的,不给否决给路径。将办事指南、业务流程等推送辖区企业,安排专人实时在线解答业务咨询、受理行政审批事项,叠加“网上办理”、“邮寄服务”等工作模式,实现了不见面审批、零接触办公,提高通关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