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数据

2014年全市进出口增幅居全省第三位

作者:综合科 来自: 时间:2015-01-15 00:00


  2014年,全市进出口144041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0.1%,同比增长15.1%。其中,出口115373万美元,同比增长21.9%。
  2014年全市对外贸易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1、进出口增幅居全省前列。2014年,在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复杂严峻环境下,我市进出口增幅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11.7、1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出口增幅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15.8、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
  2、龙头行业出口增势强劲,进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纺织服装、橡胶制品(以轮胎为主)、化学品(以水处理剂为主)三类龙头行业分别出口34075万美元、15145万美元、14073万美元,同比增长15.5%、22.2%、34.4%,合计占全市出口总额54.9%。受国际橡胶、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拖累,全市进口较去年有所下降。但昊达化学大宗国外先进技术装备进口以及海之杰加工贸易等进口增长,使得机器设备、化工产品、服装进口占比分别同比提高13.8、9.2、4.8个百分点。泰和化工、三合机械等拉动,全市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8931万美元,同比增长50.9%,高出全省3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275万美元,同比增长47.4%,高出全省29个百分点。
  3、实绩企业家数再创新高,外资企业成拉动出口增长主力。2014年我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337家,新增27家。海之杰受益于新产品市场份额提升拉动,与八一轮胎进出口额均突破亿美元大关,分别实现进出口11935万美元、11831万美元。进出口过500万美元企业52家,较去年新增15家。全市民营企业出口58798万美元,同比增长19.6%,拉动全市出口增长10.2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出口38999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拉动全市出口增长9.7个百分点。
  4、传统出口市场稳步复苏,新兴市场开拓效果显著。 “枣庄制造”已出口至161个国家和地区,较2013年新开拓了16个国家(地区)市场。对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四大传统市场出口稳步复苏,分别出口14716万美元、14374万美元、9716万美元、741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2%、18.0%、24.6%、21.6%,四大传统市场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40.1%。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铺开,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等新兴市场国家贸易更趋活跃,2014年有205家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计出口42546万美元,同比增长19.2%,占全市出口总额36.9% 。其中对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印尼出口居前三位,分别出口10290万美元、3481万美元、3031万美元。
  5、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企业首过百家。2014年共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173宗,其中,新备案企业109家,较2013年增长29.8%,创历年之最;备案变更企业64家。新备案企业中,注册资本过亿元的企业1家,过千万的企业27家,较2013年增长17.4%。百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28家,与2013年基本持平。备案变更企业中,涉及注册资本增加的企业26家,占变更企业总数40.6%。合计增资8.19亿元,其中增资过千万的企业15家,较2013年增长15.4%。企业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重视程度正逐步趋同,对外贸易业务普及度正逐年上升。
  市商务局多措并举,帮促我市进出口快速稳定的发展:
  一是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外贸营销渠道。开展“境内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活动,确定了48个境内外全市重点展会。分别组织参加了115、116届广交会、24届华交会、上海玻璃展和山东出口商品大阪展览会、俄罗斯玻璃展、波兰建材展、巴黎国际食品展等十余个境内外展览活动。140多家企业参加了我市重点组织的境内外重点展会,参展熟练逐年增高。
  二是深入调研,谋划外贸长远发展。张兵副市长带领市商务部门深入10多家外贸进出口企业调研,多次召集商务、财政、人民银行、海关、检验检疫、金融办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并于8月中旬率团赴烟台、威海、日照考察学习外贸发展的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关于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关于我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建设情况的汇报》、《关于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我市外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外贸发展。
  三是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已经举办了三次全市规模的大型培训。包括在青岛外贸职业学院进行的外贸业务员实务系统培训和针对枣矿集团所属企业的外贸实务培训。市商务局还联合人民银行就跨境人民币结算、贸易融资和国际结算、离岸业务等进行了培训推介。有关银行与10家涉外企业签订了银企合作意向书。
  四是培育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等重点行业出口基地初步形成。确定了县级领导联系区(市)外经贸工作机制,针对47家重点进出口和潜力企业进行跟踪服务。结合我市中小机床出口基地、科技兴贸基地、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及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建设,引导基地内各类研发、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质量和水平。对基地内已经形成集群的机床、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等产业企业,引导他们利用当前世界经济处于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时机,加紧自身结构调整,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努力构建和完善国际营销渠道和网络。在巩固和提高传统产品竞争优势的前提下,推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增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进一步抢占国际高端市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